20.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个重要论断,从中国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深刻揭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重要特征。对此,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这是源于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文化基因。“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的内在特质。中华民族自古讲究“和为贵”,遵奉“和合”理念,对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历史上,中华民族对外战略基本上都采取守势,即使是国势最盛时期也是开放吸纳而非开疆拓土,目的是保境安民、以包容求强大。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成为中国人民最迫切、最强烈的愿望。经过长期不懈奋斗,直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我们才拥有了建设自己国家、创造美好生活的和平环境。这一段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记忆,让我们更加深刻懂得和平的珍贵,因而绝不会把自身曾遭遇的苦难强加于他人。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正是这种持久的追求和深沉的期盼构成了中国通过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的不竭动力。
第二,这是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深刻认知。国情决定道路取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的不同阶段,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始终是党领导人民完成不同时期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让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整体迈入现代化行列,规模和难度都世所罕见,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奋斗、持续发展。因此,继续营造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对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目标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第三,这是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一个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实现繁荣富强,必须主动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曾经作为现代化先行者的“西方式现代化”,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是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这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现代化老路,必须坚决摒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走出了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这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全新方案。
总起来说,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对历史、现实、未来的综合判断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历史自信、道路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